【宁夏企业典型创新案例候选】宁夏鸿荣乡情农牧产销专业合作社
以科技创新铸就现代农业发展新篇章
在国家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倡导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宁夏鸿荣乡情农牧产销专业合作社深刻意识到,只有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拥抱创新,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在传统农业模式下,合作社的农产品因缺乏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难以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瓶颈问题也限制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粮食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创新力不足,难以打造品牌效应,使得合作社很难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进一步制约了农户收入的增加和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这些挑战,合作社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迎难而上,积极寻求创新突破。我们引进并培育了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中科804”,并配套采用了旱直播栽培技术和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采取了“合作社+基地+科技农+户”的运营模式,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对农户进行统一管理、现场示范、培训交流和技术指导,将小农户与大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带动农户增收和就业,实现产业共生、利益共享和生态共融的绿色高效发展新模式。
科技赋能,破解发展难题
为了最大化发挥“中科804”水稻的亩产潜力,合作社制定了综合性的策略:首先,我们依据其品种特性,设计了种植密度的优化方案,并进行精准灌溉与施肥管理,以确保水稻获得最佳的生长条件;其次,我们强化了病虫害的防控体系,通过科学预测与及时干预,保障了水稻的健康生长。结合宁夏当地的具体生态环境,我们推广了与中科804相匹配的先进种植技术,如精准播种、合理密植等。同时,积极引入现代农业科技,如无人机精准施肥、智能灌溉控制系统等,以技术创新促进水稻的生产效率。此外,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力度,进行定期的巡查与检测,及时调整管理策略,确保水稻生长的每一个环节都达到最优状态。通过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显著提升了水稻的亩产量和品质,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在稻渔蟹综合生态种养方面,建立了“稻渔蟹综合生态种养新技术示范基地”450亩,推广标准化、规范化、智慧化的技术体系。我们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引进先进种养技术,严格按照新技术标准进行种植与养殖,同时组织技术培训与交流,邀请专家现场指导,确保农民和技术人员掌握核心技术。通过现场示范与观摩,以及推广资料的发放,使农民亲眼见证并理解新技术的优势。此外,合作社还提供跟踪服务与反馈,解决技术应用中的问题。推广新技术后,不仅产量和质量得到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也显著提高,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经济效益,提升了农民的技术水平,并优化了农业结构,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品牌塑造,拓宽市场渠道
品牌是农产品走向市场的关键。合作社创立了“鸿荣乡情”品牌,通过统一包装和营销策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合作社购置了先进的精米生产加工设备,建立了标准化的大米加工车间,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还有鸿荣财税服务公司,为农民合作社和中小型企业提供财税咨询服务,进一步增强了合作社的综合服务能力。
在市场推广方面,合作社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宽销售渠道。线上,我们利用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进行品牌推广和产品营销;线下,我们积极参与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和交流会,与宁夏瑞丰源牧业有限公司、北京金色摇篮潜能开发幼儿园银川园等多家企业和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这些措施,合作社的“鸿荣乡情”品牌在市场上逐渐获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和好评。
攻坚克难,展现企业担当
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合作社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激发了我们攻坚克难的决心和毅力。合作社的科研人员和技术团队不畏艰难,积极应对技术问题,勇于跨越技术难关,不仅解决了水稻种植和稻渔蟹综合种养的技术难题,还不断探索出新的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模式。
这一过程中,合作社深刻认识到,创新并非仅局限于技术的飞跃,更在于思维与经营模式的深刻变革。同时,合作社还高度重视人才的力量,通过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为创新之路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展望未来,宁夏鸿荣乡情农牧产销专业合作社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跟现代农业创新发展新趋势。我们们会继续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不断优化品牌建设,积极探索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新模式,为自治区农业创新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