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企业创新服务平台

关闭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图片新闻

“科技副总”进企,带来的不仅是新技术 “凤凰”与“梧桐” 双向奔赴 2024-06-27 10:38:46

曹云娥(右)深入田间地头考察。

杨建军在查阅资料。

天地宁夏支护装备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焊接机器人。

科技赋能现代农业。

  近日,银川市选聘的第二批75名“科技副总”正式入驻企业,重点聚焦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

  “科技副总”,简而言之,就是城市搭桥,让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与企业牵手,一起“能量大爆发”。目前,全国已有江苏、云南、山西、湖北、宁夏等多个省份开展该项工作,成效明显。

  如今,“科技副总”已成为众多企业眼中的香饽饽,这也是银川市科技人才建设布局的一个缩影。

  引进一位教授,带活一家企业

  宁夏农林科学院科技合作处的任怡莲,是第二批“科技副总”之一,主要从事设施园艺食用菌专业,长期扎根农业农村工作,经验非常丰富。这次,她“牵手”的企业是宁夏瑞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拥有50栋二代日光温室,主要开展休闲农业开发、农作物、草莓等果蔬的种植及销售,先后承担了“优质草莓种苗引入与扩繁”“鱼菜共生模式培育鲈鱼大规模种苗”等科研项目,但因科研人才有限,企业时常陷入瓶颈。任怡莲的加入,就像一场及时雨,她结合专业特长,为企业规划发展蓝图:着手推进草莓复合高效栽培,研制适宜草莓立体栽培的菇渣复配基质配方,建立草莓—食用菌立体循环资源高效利用模式。

  此外,任怡莲还带来了“赠品”:“除了本人的专业外,我将更多地整合科研单位资源,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引进区内成果本地转化,助推企业持续发展。”

  引进一位教授,带活一家企业。这句话用在“科技副总”身上一点也不为过。

  “曹教授来了1年多,我们的业务额增长了数倍!”6月24日,提起“科技副总”曹云娥,宁夏正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张凯打开了话匣子。该公司成立于2012年,主要从事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及咨询等业务,随着发展,一些新业务让公司非常“眼馋”却又望而生畏。

  “原因很简单,没有技术,更何谈经验。为此,我们辗转全国水利工程专业较强的院校‘招兵买马’,但每次都失望而归。当时谈到工程节水、农艺节水、智慧节水等词汇,我们都觉得是天方夜谭。”回想起当初,张凯幽默地自嘲道。

  但是,这一切随着曹云娥的到来,发生了巨变。曹云娥是宁夏大学葡萄酒与园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作物栽培生理及营养研究工作,是2023年银川市选聘的62名第一批“科技副总”之一。

  “曹教授首先对公司的主攻科研方向进行了梳理,调研玉米节水高效生产,制定了针对不同土壤条件下玉米高效节水方案。公司也从单纯的水利工程检测,一跃踏入农艺供水智慧节约化领域。她根据宁夏规模化玉米种植存在的技术难点,开展了‘生态适应性高产青储玉米与籽粒玉米品种’‘最适节水方式与节水方案’等系列研究,使每亩玉米地节水60立方米至70立方米。”张凯说,“现在我们的业务也走出宁夏,开始在农水工程、农作物检测等方面大展拳脚。”

  企业成了“试验田”,“论文”转化为“产品”

  企业需要“科技副总”,“科技副总”也离不开企业肥沃的“试验田”。

  对企业发展的堵点、痛点、难点不了解,科研成果走不出实验室、落不到生产线、变不成现实生产力,曾是宁夏高校、科研院所非常苦恼的事儿。用宁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慕松的话说,就是“许多高校教师的工作是‘从校门到校门’,论文和专利只能挂在网上。”

  慕松兼职的企业是天地宁夏支护装备有限公司。在公司支护三机一架联调联试现场,“站立”着一排气宇轩昂的“钢铁战士”,它们叫液压支架,是慕松的主要研究对象,也是井下煤炭开采的必备装备。入驻企业后,为了更好地进行研究,慕松多次进入采煤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没多久,这位大学老师就将微信头像换成了一位身着橘黄色安全服、头戴照明灯的矿工。

  很快,他所在团队的一篇论文就从“文字”变成了“产品”。“立柱油缸防腐涂层制备一直是困扰该企业的难题。作为一种绿色防腐技术,在实验室里,我们得到了适用于立柱油缸的溶胶凝胶防腐工艺,发表了论文,并获得专利授权。进入企业后,该技术很快在生产中得到小批量的应用。”

  现在,慕松对“因材施教”这四个字有了更深的体会。

  “作为高校教师,面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应紧密围绕生产实际,进行跨学科跨专业合作,寻找优化工艺、设计的各种‘教案’;同时,教学中应及时总结解决企业生产实践问题中使用的原理和技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持续完善和改进,适应人才培养需求。”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宁夏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杨建军,作为宁夏智柏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副总”,他将多年的学术科研成果转化成智能手环、智能床垫等,实时收集老年人生理数据、检测健康状况,通过数据分析,提前干预,降低慢性病并发症风险。“我希望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将成果留到社区的千家万户。”杨建军笑着说。

  宁夏大学是产出“科技副总”的大户,两年来已选派45名教学科研人员深入企业,结出了不少硕果。化学化工学院的魏逸彬教授协助宁夏中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某技术方向取得突破,每年降低生产成本300万元。

  “我们要求各学院必须把青年教师从行政岗位解放出来,支持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访学研修,到企业挂职,探索‘编制在宁大,发展在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科技副总’可以带领研究生深入企业开展工作,构建青年人才发展路径。”宁夏大学人力资源部部长谭亚云说。

  银川布局引育人才,让“凤凰”飞满枝头

  我区80%的高校在银川,超过五成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在银就业创业,过半数的创新平台载体在银川集聚,可谓人才济济。同时,银川正实施“五八”强首府、人才兴市战略,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扩容提质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都求才若渴。

  近年来,银川市科技部门、人才部门当起“红娘”,建立“科技副总”需求库和人才库,实现企业与人才“联姻”,并且送上诚心满满的“嫁妆”:对年度考核合格的“科技副总”给予每人每年不超过1万元的生活补贴;对企业与“科技副总”合作开展的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资金支持。

  “科技副总”只是银川市科技人才建设布局的“冰山一角”。

  近年来,银川市发挥项目引育人才动能,组织实施区市科技项目1500余项,带动1.5万余名科研人员活跃在创新一线;创新“周末工程师”引才模式;培养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先锋,培育区市科技领军人才125名;搭建平台“精准引才”,汇聚大院大所高层次人才200余名;拓展科技人才服务方式……

  浙江大学钟崴教授近期又来了趟银川,作为一名“周末工程师”,他承担了国能宁夏供热有限公司“智慧供热数字化运营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我已在银川组建了一个科技服务小组,在读博士生蔡晨钰专业实践基地就选在这里,今年大部分时间都驻扎在银川,参与各项科技项目,与企业的技术专家一起工作。特别感谢银川市对外地高校科研人才的重视和支持。”钟崴教授说。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凤凰”与“梧桐”的双向奔赴才是最动人的风景!

【责任编辑】:纳凤
【稿件来源】:新消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