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企业创新服务平台

关闭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创业基地

创业孵化是一场持久战 2016-08-22 08:49:14

近来,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业孵化机构数量迅猛增长,质量参差不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议论,甚至一度出现了“孵化器倒闭潮”“中国式孵化器神话破产”等论调。


  那么,我国孵化器行业到底现状如何,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经济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处孙启新博士。


  记者:有观点认为,我国孵化器数量过多。您怎么看?


  孙启新:我认为创业孵化机构数量尚不能满足大众创新创业的强烈需求。从数据上看,截至2015年底,纳入火炬中心统计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达到2530家,在孵企业超过10万家;众创空间超过2300家,服务的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达12万个。


  在供需差距明显的情况下,之所以出现孵化器空置现象和缺少创业者的问题,就是因为一些盲目进入创业孵化行业的机构孵化服务能力不足。优秀的孵化器总是会爆满,比如上海杨浦创业中心、创新工厂等创业孵化机构总是在遴选创业者,而不是去招商。许多虚挂孵化器之名、不行孵化器之实的机构则难以吸引创业者进驻。


  记者:怎样看待孵化器倒闭的现象?


  孙启新:优胜劣汰规律不仅适用于市场内的创业主体,同样适用于创业孵化机构。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必然要求优胜劣汰,尤其是在市场化程度更高、创业孵化机构井喷式发展的今天,没有做好充足准备的孵化机构必然会被淘汰。以美国为例,其孵化器的发展进程也不是线性的。几年前YouWeb孵化器创始人彼得·莱兰甚至预测美国90%的孵化器都会关门。美国孵化器在经历了治理结构缺陷、实际孵化成果与预期相差甚远等种种危机之后,逐步由政府主导向企业化运行转型,再到当前的集团化发展阶段。如今,孵化器在美国已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经济发展工具,而中国孵化器行业正在经历市场化和集团化并行的转型期。


  记者:决定孵化器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孙启新:我认为商业模式的选择决定了孵化器的成败。中国尚未达到欧美发达国家那种完全竞争的市场化环境,金融体系尚不完善,退出机制不健全,契约文化和商业规则并不足以约束创业者,所以盲目拷贝国外孵化器商业模式,不主动适应现阶段我国国情的孵化机构,倒闭是必然结果。


  我国的创业孵化机构多年来在孵化器公益性和营利性的矛盾发展过程中探索出了多种可行的模式。如“投资+孵化”模式,在提供免费参加的创业大赛和创业训练营等公益服务、广纳创业项目的同时,选取优质项目直接或与投资机构合作投资,重点孵化,获取长期回报;又如资源整合模式,即以公益性的创业孵化服务充分争取政府在资金、税收、准入、土地等方面的“政府采购”,并开发其他商业赢利点补贴公益行为;再如平台模式,以量取胜,搭建线上线下的创业服务平台,少量收费或免费,通过平台效应占领市场,形成规模优势,获取利润。


  记者:有观点认为我国创业孵化圈比较浮躁,缺乏耐心,您怎么看?


  孙启新:创业孵化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创新工厂的孵化业务从2009年开始,直到2015年才开始实现盈利。由于孵化器的性质和创业企业的成长规律,无论孵化机构采用哪种商业模式,都很难在一到两年内实现快速变现。GEM全球创业观察和科技部对创业企业定义的初创期都是42个月,也就是说,仅以创业企业成功作为回报方式的孵化器至少要运行3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实现稳定的财务收益。


  大浪淘沙,去沙留金,没有雄厚的资本和资源支持,没有做好深入的调研,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投机心态进入创业孵化行业的机构和个人终将被淘汰出局。


 


【责任编辑】:纳凤
【稿件来源】:经济日报